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性月刊。是国家最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和论文评价的文献源期刊之一,影响因子和被引总频次位居全国药学类期刊前列。是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优秀期刊和华东地区最佳期刊。被国际上CA、JA、EM、IG、BA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从1999年起接受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2013年受到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示范项目资助;2006-2013年因影响因子列药学类期刊第一名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主要刊登药理学研究论文。投稿本刊请将论文发到zgylxtb8@163.com并按自动回复办理即可。本刊2012年最新论文查询请见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lxtb.aspx和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gylxtb.aspx”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9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86/R

邮发代号: 26-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3,2005);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2006-2011);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3);中国科技精品期刊(2008,2011连续2届);RCCSE权威期刊药学类连续三届第一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近年来均列我国药学类期刊第一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978
  • 国内刊号:34-1086/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3,2005);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2006-2011);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3);中国科技精品期刊(2008,2011连续2届);RCCSE权威期刊药学类连续三届第一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近年来均列我国药学类期刊第一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2016年第1期文章
  • 高架〇迷宫实验:昆明小鼠状态焦虑动物模型的重测信度研究

    目的:探讨高架〇迷宫实验(elevatedzeromaze,EZM)作为昆明小鼠状态焦虑动物模型的重测信度。方法昆明小鼠(4周龄,♂/♀)进行EZM实验,实验间隔1周进行2次,采用摄像系统记录5min行为变化,包括两臂区进入时间及进入次数;纳入实验参数有:开臂区进入时间百分率(Otime%)、开臂区进入时间(Otime)、闭臂区进入时间(Ctime)、开臂区进入次数百分率(Oentries%)、开......

    作者:孙世光 刊期: 2016- 01

  •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实时细胞系统评价心脏毒性方法的建立

    目的:采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hu-manembryonicstemcellsderivedcardiomyocytes,hESC-CM)联合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eal-timecellanalysisCardio,RTCACardio),建立一种体外药物心脏毒性早期筛选方法。方法将hESC-CM接种到RTCACardioE-Plate96孔板,分析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幅度和搏动节律不......

    作者:赵琪;汪溪洁;王淑颜;马璟 刊期: 2016- 01

  • 依普利酮下调 SGK-1表达抑制梗阻性肾病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抑制梗阻性实验动物肾脏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单侧输尿管(UUO)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给予依普利酮100mg·kg-1·d-1治疗,10d后摘取肾脏,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肾脏病理......

    作者:吴丽敏;陈立祥;梁丽娟;王筝;王淼;刘少伟;熊云昭;王萱;许庆友 刊期: 2016- 01

  • 胆汁酸膜受体 TGR5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FN、TGF-β1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TGR5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高糖条件下对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蛋白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在糖尿病肾病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高糖(30mmol·L-1glucose,HG)条件下,用特异性激动剂INT-777激活TGR5,或者对TGR5进行过表达、干扰处理,通......

    作者:熊凤霄;杨志英;王少贵;陈诚;黄河清 刊期: 2016- 01

  •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对人白血病 K562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4-amino-2-trifluoromethyl-phenylretinate,ATPR)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分化作用的蛋白质组学机制。方法1×10-6mol·L-1的ATPR及ATRA分别作用于人白血病K562细胞48h后,收集细胞并提取总蛋白,纯化之后使用胰蛋白酶酶解,固相萃取法脱盐,高分辨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肽段,使用P......

    作者:孟遥;张冬玲;夏泉;葛金芳;陈飞虎 刊期: 2016- 01

  • 高糖对肾小管细胞胆固醇转运的影响及花青素的干预研究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变化以及花青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采用MTT法观察花青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mplexRed荧光法和Filipin染色检测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

    作者:杜春阳;史永红;朱艳;任韫卓;吴海江;韦金英;吴明;肖夏;段惠军 刊期: 2016- 01

  • 白藜芦醇通过降低 NF-κB p65乙酰化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腰5脊神经结扎(L5spinalnerveligation,SNL)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正常组;假手术组;疼痛组;高、中和低剂量白藜芦醇组。正常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腰5脊神经,其余各组行SNL。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将300、30、3μg白藜芦醇溶于10μL的100%二甲基亚砜溶剂中,于SNL术后d4经鞘内导管给药,每天......

    作者:王依慰;刘清珍;陈春龙;支亦博;章洁;李伟彦 刊期: 2016- 01

  • 二甲双胍抑制 SREBP-1c 改善高脂诱导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目的:二甲双胍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前期研究结果提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elementbindingprotein-1c,SREBP-1c)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receptorsubstrate-1,IRS-1)基因转录表达,在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探讨SREBP-1c在二甲双胍改善高脂诱导骨骼肌胰岛素抵抗......

    作者:吴文君;汤孙寅炎;时俊锋;尹雯雯;曹殊;朱大龙;毕艳 刊期: 2016- 01

  • 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干性维持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紫草素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s)干性维持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对分离提取的细胞球进行干细胞表面标志性分子CD133和nes-tin的检测;紫草素(2μmol·L-1)处理GSCs12、24和48h后,光镜下观察紫草素对GSCs悬浮细胞球形态的影响;采用亚球形成实验评估紫草素对GSCs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紫草素作用下GSCs干细胞标志......

    作者:刘静;笪祖科;李振;薛一雪;刘丽波;王萍;刘云会 刊期: 2016- 01

  • HPLC 测定大鼠血浆中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浓度的HPLC方法,并对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后,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黄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行HPLC分析,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78∶22,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5nm。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2、4、8mg·kg-1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后,测定给药后不同......

    作者:彭兆亮;李洁;樊玲;王雪琦;黄鹏;栗进才;汪电雷;陈亚军;王淑君;汪珊珊;张悦 刊期: 201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