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性月刊。是国家最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和论文评价的文献源期刊之一,影响因子和被引总频次位居全国药学类期刊前列。是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优秀期刊和华东地区最佳期刊。被国际上CA、JA、EM、IG、BA等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从1999年起接受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6—2013年受到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示范项目资助;2006-2013年因影响因子列药学类期刊第一名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主要刊登药理学研究论文。投稿本刊请将论文发到zgylxtb8@163.com并按自动回复办理即可。本刊2012年最新论文查询请见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lxtb.aspx和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gylxtb.aspx”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9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86/R
邮发代号: 26-52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3,2005);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资助期刊(2006-2011);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3);中国科技精品期刊(2008,2011连续2届);RCCSE权威期刊药学类连续三届第一名;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近年来均列我国药学类期刊第一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978
- 国内刊号:34-1086/R
- 出版周期:月刊
-
以核受体为靶标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胆汁淤积的治疗药物匮乏,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FDA通过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但其药效却限于疾病早期,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稳态,它作为胆汁淤积治疗的靶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综述对目前报道多的核受体进行总结,分析其作为胆汁淤积药物治疗靶标的利弊及应用前景。......
作者:陈攀;李晶洁;陈杰 刊期: 2015- 09
-
靶向 MTH1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MTH1(mutThomolog1)是MutT的同源酶,是一种核苷酸焦磷酸酶,主要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尤其在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角色。新的研究表明,MTH1可以清除肿瘤细胞中受损DNA功能结构的氧化构件,使得肿瘤细胞继续分裂与增殖,从而维持肿瘤细胞的生存,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常细胞不需要MTH1,因此,MTH1有可能只与异常的细胞生长密切相关,这使得MTH1作为治疗靶点成为人们关注......
作者:沈颖;沈培亮;王旭;王爱云;陈文星;郑仕中;陆茵 刊期: 2015- 09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参与炎症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associatedfactors,TRAF)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TRAF参与多种受体家族的信号转导,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TNFR)和Toll样-IL-1受体(Toll-likereceptors-interleu-kin-1r......
作者:李影;陈镜宇;张玲玲;魏伟 刊期: 2015- 09
-
梓醇多效性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老年性痴呆、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止痛、抗肿瘤、缓泻、降血糖、保肝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总结了目前梓醇研究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BDNF/TrkB信号通路、JAK2/STAT3血管新生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GF-β/Smad信号通路、乙酰胆碱信号通路等,以此加深对梓......
作者:王静欢;邹利;万东;祝慧凤;王园;秦蕾 刊期: 2015- 09
-
Th1/Th2失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多靶点调节的应用前景分析
缺血组织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程度急剧增加,免疫反应是缺血/再灌注造成组织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Th1/Th2在正常机体中处于免疫平衡状态,在缺血/再灌注环境下,易发生Th1/Th2漂移,形成Th1优势状态,介导细胞免疫。过度的免疫反应即可引起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研究发现,诱导Th1优势状态向Th2优势状态转化,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途径。随着多组分、多靶点的现代药物研发模式的兴起,中药在治......
作者:邓雪红;邢小燕;李光;张美双;石金金;孙桂波;孙晓波 刊期: 2015- 09
-
脊髓损伤后的诱发电位检查及其在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诱发电位可反映脊髓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完整性。诱发电位检查不仅为临床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对客观的指标,而且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就诱发电位在临床脊髓损伤检查及其在动物模型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顾兵;余彬;张海明;李华南 刊期: 2015- 09
-
大黄酚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高血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氨中毒学说在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的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相关研究已明确氨的中枢神经毒性作用[1],包括学习记忆障碍[2]。......
作者:薛占霞;高永山;沈丽霞;薛贵平 刊期: 2015- 09
-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大鼠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有效治疗实验性结肠炎[1],但其能否调节结肠炎大鼠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patch,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观察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CD25+T淋巴细胞与Th17细胞的表达,以明确APS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端勇;黄敏芳;徐荣;王馨;邹勇;岳海洋;黄小英;赵海梅 刊期: 2015- 09
-
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各时期 IL-33水平探索
IL-33通过与二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2innatelymphoid ;cells,ILC2s)[1-2]上的ST2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cP)结合[3],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是引发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因素[4]。上皮细胞可经刺激产生IL-33,作用于ILC2s并使其产生Th2型细胞因子,促进Th2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过敏性皮炎[5]、哮喘[6]、过敏性鼻炎[7]等。利用......
作者:于曦;刘海亮;王燕;王晓钰;陶羽;包凯帆;季律;王璨;洪敏 刊期: 2015- 09
-
大黄酚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中 BDNF、iNOS 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黄酚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法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CAT、SOD、GSH)的活性。结果大黄酚改善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组海马中AChE和B......
作者:毛小元;李秋琪;周宏灏;刘昭前 刊期: 2015- 09
动态资讯
- 1 侧脑室注射烟碱拮抗恩氟烷的催眠、遗忘作用
- 2 慢性吗啡处理对大鼠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蛙皮素对发热大鼠的降温作用及与PGE2的相关性
- 4 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5 BCEF0083抗单胺氧化酶作用的研究
- 6 安息香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7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8 CYP3A4,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环孢素处置的影响
- 9 α-硫辛酸抑制炎症信号TLR4和NLRP3的活化 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
- 10 抗组胺药敏感性的细胞色素P450研究进展
- 11 基因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融合蛋白在猕猴中的药代动力学
- 12 丙戊酸钠对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激素分泌及相关甾体合成酶mRNA影响
- 13 miR-125a-5p通过PI3K/Akt/MMP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 14 西洋参茎叶皂苷对糖尿病大鼠氧化损伤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 15 rhEPO对高糖状态下大鼠Müller细胞凋亡及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16 白藜芦醇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 17 敌百虫促高脂饮食致兔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
- 18 川续断皂苷Ⅵ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研究
- 19 Tau蛋白在Alzheimers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20 Melatonin及其衍生物作为急性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急救用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